https://www.wukong.com/answer/6700322475101651208/
我怀疑这又是一个历史谣言。
(李鸿章)
网上有一篇文章称,“李鸿章第一次发电报,跑死了3匹马,才得出一个字的结论”。
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,说外国人向李鸿章推荐电报的时候,清廷上上下下都是抱着怀疑态度的。于是,李鸿章决定先做个试验。他在大沽炮台和天津衙署架起了电报线。这两地的距离不远,就算传统的快马传递信息,也就是当天来回的事情。
于是,李鸿章在天津给大沽炮台发电报,然后让人骑快马进行验证,看电报是不是发送速度很快。结果,换了6匹马,累死了3匹,验证了电报确实是立刻就能传达到目的地。
确定了电报确实很厉害的李鸿章,拍手说道:好!
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,为的就是证明清廷目光短浅,不接受新事物,闹了笑话。
但事实上,这很可能是个谣言。
首先,李鸿章并不傻,他早就知道电报多么厉害。早在1861年,外国人就提出要求,希望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架设电报线。但是,清廷上上下下都觉得这是“奇技淫巧”,堂堂大清不用架设。此时的洋务派李鸿章对电报已经有所认识了,他认为“(铁路、电报)此两事大有益于彼(洋人),大有害于我。”
李鸿章的表述,说明他知道电报的作用,才会认为这项技术对洋人有很大的好处。
在洋务运动中,李鸿章学习了很多西方技术,他分析洋人为什么强大富有,专门说“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,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,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、铁路、电报、信局、丁口等税”。这段描述说明,李鸿章对电报以及铁路和矿业,是了解的。
其次,李鸿章在天津和大沽炮台架设电报线之前,就用过电报了。
(清朝的电报局)
天津和大沽炮台架设电报线,是在1879年。早在两年前,福建巡抚丁日昌已经上疏提议,希望在台湾设立电报,李鸿章表示赞同,而且认为此举对国防作用很大。
1877年6月,李鸿章更是抓紧动手,在天津机器东局和直隶总督衙署之间,搭设了一条长约16里的电报线。当时发送的第一条电报,内容只有6个字:“行辕正午一刻。”意思当然很简单,这条电报发送的地点和时间:行辕就是总督衙署,正午一刻就是发送时间。
而这次发电报,当时的《申报》还发表评论,认为这是“奇技淫巧”。
所以,早在天津和大沽炮台搭设电报线2年前,李鸿章就已经亲自试验过了,并且他对电报的未来,报以很大的期望。他给江西巡抚刘秉章的信中说:“……仅费数百金,通信立刻往复……各使均相道贺……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。”
至少,洋务派的李鸿章,还是知道电报的好处的。
至于说从天津衙署到大沽炮台,这么近的距离,“用了6匹马,累死了3匹”,你信吗?
所以,这极有可能是个谣言,李鸿章早就知道电报的作用,没必要做这种傻试验。
我怀疑这又是一个历史谣言。
(李鸿章)
网上有一篇文章称,“李鸿章第一次发电报,跑死了3匹马,才得出一个字的结论”。
文章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,说外国人向李鸿章推荐电报的时候,清廷上上下下都是抱着怀疑态度的。于是,李鸿章决定先做个试验。他在大沽炮台和天津衙署架起了电报线。这两地的距离不远,就算传统的快马传递信息,也就是当天来回的事情。
于是,李鸿章在天津给大沽炮台发电报,然后让人骑快马进行验证,看电报是不是发送速度很快。结果,换了6匹马,累死了3匹,验证了电报确实是立刻就能传达到目的地。
确定了电报确实很厉害的李鸿章,拍手说道:好!
故事大概就是这样的,为的就是证明清廷目光短浅,不接受新事物,闹了笑话。
但事实上,这很可能是个谣言。
首先,李鸿章并不傻,他早就知道电报多么厉害。早在1861年,外国人就提出要求,希望在北京和天津之间架设电报线。但是,清廷上上下下都觉得这是“奇技淫巧”,堂堂大清不用架设。此时的洋务派李鸿章对电报已经有所认识了,他认为“(铁路、电报)此两事大有益于彼(洋人),大有害于我。”
李鸿章的表述,说明他知道电报的作用,才会认为这项技术对洋人有很大的好处。
在洋务运动中,李鸿章学习了很多西方技术,他分析洋人为什么强大富有,专门说“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,岁入财赋以数万万计,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、铁路、电报、信局、丁口等税”。这段描述说明,李鸿章对电报以及铁路和矿业,是了解的。
其次,李鸿章在天津和大沽炮台架设电报线之前,就用过电报了。
(清朝的电报局)
天津和大沽炮台架设电报线,是在1879年。早在两年前,福建巡抚丁日昌已经上疏提议,希望在台湾设立电报,李鸿章表示赞同,而且认为此举对国防作用很大。
1877年6月,李鸿章更是抓紧动手,在天津机器东局和直隶总督衙署之间,搭设了一条长约16里的电报线。当时发送的第一条电报,内容只有6个字:“行辕正午一刻。”意思当然很简单,这条电报发送的地点和时间:行辕就是总督衙署,正午一刻就是发送时间。
而这次发电报,当时的《申报》还发表评论,认为这是“奇技淫巧”。
所以,早在天津和大沽炮台搭设电报线2年前,李鸿章就已经亲自试验过了,并且他对电报的未来,报以很大的期望。他给江西巡抚刘秉章的信中说:“……仅费数百金,通信立刻往复……各使均相道贺……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。”
至少,洋务派的李鸿章,还是知道电报的好处的。
至于说从天津衙署到大沽炮台,这么近的距离,“用了6匹马,累死了3匹”,你信吗?
所以,这极有可能是个谣言,李鸿章早就知道电报的作用,没必要做这种傻试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