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美八百年历史千叟宴 首邀千名阿婆上桌(图)

赏金猎人
2012-10-26 08:59:22

  花絮

  四个大汉围两口大锅

  轮番炒面 折断铲柄

  这两天,后厨忙得热火朝天。“我们早上7点就来了,一直在备料,这么好料肯定好呷,肯定新鲜!”说着,这位阿姨把切好的鱿鱼卷整齐码好,一盘挨一盘摆进大蒸笼里,一层接一层。

  光作为炒面佐料的海蛎就要60多斤,满满几大盆;葱花蒜末用大桶盛满;150多斤的干面条垒成4座小山……眼所能及的器皿几乎全是大号。

  只见六口口径1.2米的巨型铁锅热气蒸腾,两口热汤滚沸,两口油锅预热,另两口锅上摞着一米多高的大铁蒸笼。“这些都是专门定制的,灶是我们自己用汽油桶改造成的,买来燃气灶装进去,全是‘土办法’,哈哈,不然怎么煮得了这么多人的菜。”负责厨具事宜的王阿伯说,至少要用到三千多副碗碟。

  一排大锅前是5张大长桌,摆成几十米长的一溜,每次只够放下一道菜(110盘),七八个妇女们统一加料,统一装盘。料理花蟹是个繁琐的活,面对四大盆的花蟹,一人不断刷洗,三人负责拗蟹脚、掰蟹壳,紧接着这边桌上数把剪刀“嚓嚓”修去脚、尾,剪断长钳,再大卸八块,阿姨们在说笑间铺冬粉摆造型,毫不含糊。你装盘,我端菜,另一个就赶忙擦桌。

  “炒一千多人的面要体力,师傅都是一个替一个,这个累了换那个。”4个大汉围着两口大锅,两人各握一柄长铲,一人控火、放料,一人左右协助。锅旁热气扑面,大师傅们脸上都渗出不少汗水。锅里的面似乎一长铲下去就要翻溢出来,这个师傅一铲,那个师傅就一拢,抿嘴、咬牙,铆劲一抬,再轻轻翻动,一急一缓,不断重复,直到面条油光黄亮。

  第二锅快炒完时,师傅用力一抬铲,“咔”地一声,长柄断了,“面把粗木棍折断了,今天这长寿面可够长的,要多吃!”大家打趣说。

  风俗

  餐前先过“旺丁桥”

  珩山华侨联谊会秘书长王合友介绍,王氏祖先刚迁徙到此地时,人丁稀少。所以每年九九重阳之日,王氏宗族老人都会聚首一次,先聚集,一起行过一条20米长的人造独木桥,传说,过桥可以为家族带来男丁兴旺、子嗣绵延的好运。过完桥,老人们都出资,并从各自家里带来桌子、椅子和碗筷在圣果院附近聚餐,在餐桌上商讨一年的大事,祈祷来年人丁兴旺、诸事顺达。

  据悉,那条“旺丁”桥就是圣果院桥,600多年间,由独木桥换为石板桥,后来又由水泥石拱桥取代,但如今已经不复存在,所以今天便少了一项餐前老人同过桥的仪式。

  “千叟宴”愈办愈旺

  这些都是王氏宗族历史上

登录 评论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