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冷战后首次造油料补给舰 排水量超万吨像艘货轮
苏联解体,俄罗斯继承了红海军的大部分遗产。但同冷战时期相比,俄罗斯海军的远洋活动锐减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缓过气来。其水面舰艇的发展非常慢,这其中就包括补给舰领域。
但随着冷战时代的很多老油船已不再堪用,因此俄罗斯决定建造一种满载排水量1.4万吨的补给舰,其工程代号为Project 23130,外界普遍将其称为帕申院士级。图为首号舰尚未下水时的场景。
帕申院士级油料补给舰全长130米,宽21.5米,最大吃水7米,其航速为16节,可以在海上连续航行60天。图为其舰首的细节,舰首下部有个小孔,此处安装有侧推。
在舰艇的中部,安装有一座补给横椼。帕申院士级补给舰上的这套补给系统,是中国生产的。自冷战结束以来,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装备。而此型舰则正好相反,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中俄舰艇工业的变化。
舰尾的细节。该型补给舰采用单轴推进,配备有两台柴油机。从图中,可以看到帕森院士级补给舰的尾舵和螺旋桨。该型补给舰的续航力8000海里,配备的舰员数量为24名。
在帕森院士级补给舰的船尾,也是桥楼所在的地方,这种布局同民用的货船很相像。再则,帕森院士级补给舰的补给横椼只有一座,会大大限制补给效率。
该型补给舰可以携带燃油3000吨,柴油2500吨,航空煤油500吨,润滑油150吨,淡水1000吨,食物100吨,其他物资100吨。在船上,还设置了直升机补给平台,以便于进行垂直补给。
图为帕森院士级补给舰的模型,是不是同一艘货轮很像呢?注意,该型补给舰的直升机平台不是像普通的补给舰那样放在舰尾,而是在舰首的后部,专门搭了个小台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