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毅民:行走在石头边缘的“挑战者”

肖暮影
2012-12-14 11:16:44

img_0504_调整大小(1).jpg

  >>剑走偏锋 创意即冒险

  “有雄厚的资金,才能有自己的追求,否则只可能是随波逐流。”张毅民说,“既然我们有这样的实力,为什么不冒险尝试 ”

  剑走偏锋,未能被主流市场认同,却让张毅民越来越坚定他的理念--石质好坏不重要,创作者赋予的生命价值才最宝贵。才几年,张毅民的冒险之旅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意作品。金秋、爱莲说、飞入寻常百姓家、灵山仙境、老鼠爱大米……这些作品,或古韵悠悠,或气势磅礴,或妙趣横生。

  每一个作品都附着一张“身份证”--四张小卡片连成一个记录,原石、设计稿、创作者打磨粗胚、细胚、修光,最后成为成品。他想借此强调艺术家所赋予的价值--它们是作品,而非流水线上的产品。“文化塑造是主轴,通过原石到成品的每个过程,告诉收藏家,一个关于创作的故事。”

  作品“金秋”,枯萎的金黄色荷叶迎风招展,呈壳状包裹内里的黑色夜鹭,鸟儿栖息在荷梗上,探出头来,嘴上居然还叼着一只白色小鱼,水草仿佛水中摇曳,在这里,秋是色彩的,也是雀跃的。

  “一个色带之后,原来还藏着另一个色带。这也是寿山石雕刻的难度,创作者对石头颜色分布的走向,必须有清晰的认识,是挑战,也是能够发挥的艺术快感。”

  张毅民最喜欢的作品名为“古寨晓韵”,古寨绵延在万顷梯田之上,绿树成荫,小桥流水,一派清淡恬谧的田园风光,与繁华都市似乎隔着几个世纪。“当今社会,喧嚣、浮躁已经成为时代主流,崇尚名牌、豪华的别墅和汽车,多久没想到过去的自在,多久没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,以古寨作主题,寄托精神上的追求。”

  >>石上起舞 创作的无限可能

  这些作品全部出自一个年轻的创作队伍。他们扎根玄采堂并汇聚能量,岁月渐长,风格渐成。玄采堂旗下艺人多毕业于工艺美术院校,秉承中国传统工艺精髓,融合现代艺术理念,创作的作品手法多样、构思新颖、风格独特、异彩纷呈、多次参加省市全国及海外各级组织举办的展览活动并屡获殊荣,现有多名雕刻师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、理事。

  38岁的林国平雕刻作品以人物为主,擅长圆雕、浮雕,秉承传统工艺精髓并与佛学思想融会贯通;31岁的马铭生作品融合现代雕塑理念,具有独特个人古典浪漫色彩;29岁的郑而华作品以古兽、链雕为主,拙中见巧、古朴凝重……

  一系列作品的诞生,源自狂放的想象力和细致的执行力。从树木到山水,从人物到花鸟……这些创作者们不断告诉你,艺术还有这样的可能性,他们在证明艺术多变性的实践上不断地自我超越。

  “张总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,处处留心皆学问。只要善于发现,美随处可见。”憨憨的马铭生告诉笔者。

  “艺术的灵感是瞬间的,灵感的实现和细化却要处理无数技术上的细节。所有努力都要看你的灵感和最后成型的东西的距离,许多创作者的动力正源于此。”张毅民表示。

  艺术创作过程中,总是碰到灵感枯竭的状况。张毅民常就组织各种采风活动,甘肃、武夷山、凤凰古镇……让主力创作者们从自然中获得启迪,汲取动力。

  “一件成功的作品后面,摧毁打掉的失败作品数量,也是难以估计的。”张毅民说,差的作品,就应该彻底打掉,不能留着,“成熟的过程,非常辛苦。但艺术的追求,不敢懈怠。”。

登录 评论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