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旬老人独守一山村 泉州农村“空心化”加剧
每天,独守德化洋山村的黄景星都要外出取水。 【核心提示】 洋山村,一个坐落在德化县葛坑镇群山深处的小山村,始建于清朝,最鼎盛时期有130多人。但如今,因为城镇化的冲击,71岁的黄景星老人成了村里唯一的村民,独自守护着这个村庄。近日,记者深入德化、安溪、永春等偏远山区,探访一些“空心村”。专家表示,“空心村”的形成,与交通不便、劳动力外出等原因有着很大的关系。对于这些村庄,不仅要“保得住”,还要让其“活起来”。 □记者吴志明 林劲峰 文/图 现象篇 老人独守山村 傍晚6点睡觉 清晨6点,山里的天刚蒙蒙亮。黄景星打开家门走出来,门口的树上已是鸟叫声一片,洋山村迎来了新的一天。这是葛坑镇下玲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,离葛坑镇政府有10公里远。 天色渐渐转亮。黄景星洗漱完毕,收拾灶台,点燃柴火,将昨晚的剩稀饭加热了下,然后拿出腌菜和豆腐。他吃饭速度很快,大约2分钟,3碗稀饭下肚。吃完后,他扛起锄头,挑着2个空矿泉水瓶,走过门前的农田,沿着条水渠一直往里走。大约15分钟后,他在清澈的水源附近用矿泉水瓶装上水,然后往回走。这是他的饮用水,用来做饭或烧开水,常常,他一天要这样来回取两三趟。 10点半未到,黄景星就动手做午饭——还是稀饭。柴有些潮湿,火焰跳动了几下,熄了。他拿起1节竹筒,对着柴火吹着。火焰重新燃起,他被呛得咳嗽起来。趁着煮饭的空隙,黄景星来到屋旁的菜地摘菜,几棵芥菜长势不错。11点左右,饭熟了,菜也炒好了,黄景星开始吃午饭。午后,山里风很大,撕扯着山上的树木。没有其他人的村落,常常寂静得让黄景星发慌。每到这时,他就打开陪伴多年的收音机,调到有杂音的电台听里面的人说话。 天色渐黑,下午5点左右,黄景星就做好了晚饭,一样的稀饭,一样的菜。他说,牙齿不行了,肠胃也不好,只能三餐吃稀饭。傍晚6点左右,天还没有黑透,黄景星已经收拾停当,准备睡觉。“没有事情做,就早点睡觉。”他的声音里有些落寞。记者离开时,黄景星家的灯光暗了下来,整个村庄陷入黑暗之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