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旬老人独守一山村 泉州农村“空心化”加剧
一台电视机、一台收音机,是黄景星老人的“好伙伴”。 平静生活鲜人访 老人记录感恩心 在黄景星的木头窗台上,记者见到一个陈旧的装酒的纸盒子,上面写着:纪念,之前我救他之命,几斤米给他。时间已经10年了,今来叩谢,送我鹿龟酒及100元和中秋饼一袋。一只破旧的速食面箱子后面写着:纪念,200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电力公司来我家,送家滋味速食面一箱,花生油约十斤,糖果一袋及对联一对,实是感谢。而在一张发黄的名片上,老人写着:纪念,2006年下午东南早报记者来到我家采访通电,有个人拿了一包烟给我,我太感谢他了,去换了十三包盐回来,吃了两年多。记者发现,老人家里这样的老物件不少。老人说,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,他都会记录下来,当成是纪念。 收拾完毕,黄景星就在昏黄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看起了报纸,看的是去年的《泉州晚报》,其中的一则国外消息引起了老人的兴趣,老人一个字一个字读了起来。忽然有个字难住了老人,老人随手拿起一本1980年出版的《新华字典》,仔细查阅起来,然后在报纸上做了个记号,在报纸旁边的空白处写下:“扭,334页,niu,引义,牛”。 老人告诉记者,他最大的爱好是看书。在凌乱的桌角,记者看到了几本发黄的书,《农村医生手册》、《中医护理学》、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,几本书都封着书皮。虽然只读到小学四年级,但看多了书,老人还能帮人看病,并采摘不少草药,一袋一袋装起来,外面贴上字条。“以前经常有人来买,现在少了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