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侯佛手瓜滞销愁煞瓜农 万斤瓜只换回一千元(图)
两个村年产5000吨成佛手瓜生产基地 昨日,李思烟说,目前洋里乡大约有1000亩佛手瓜地,而友泉村和隔壁的梧溪村就达到900多亩,这两个村的佛手瓜年产量超过5000吨,主要销往福州海峡农产品批发市场,产量占到整个佛手瓜市场的95%。 李思烟说,他们村和梧溪村种植的佛手瓜属于“绿皮种”。据了解,最早是福州鼓岭上的寺庙僧人种植,后被僧人传到雪峰寺。 1981年,年轻的李思烟和村里的几个村民一起到福州市区卖佛手瓜,由于当时种植佛手瓜的人少、他们村的产品质量好,结果有一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李思烟,他们要和友泉村的佛手瓜农户签订供销合同。 在当年,对于李思烟他们来说,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誉和机遇。李思烟说,当时他特意跑到上海买了一本专门讲解佛手瓜种植的书,回来将经验与村民共享。随着友泉村和梧溪村的佛手瓜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1986年,两个村子成为福州市佛手瓜生产基地。 一个瓜农的心酸万斤瓜只换回一千元 瓜农老李是友泉村的种瓜大户之一,他家种植了10亩佛手瓜,去年收入近7万元,但今年,他卖出了近一万斤佛手瓜只换回一千多元。 老李说,由于去年佛手瓜卖了个好价钱,今年一家人都将全部心思用在瓜园里。 “丰收是丰收了,但钱却一分都没赚到。”老李说,为了让瓜园增产,不包括他家人的劳力投入,今年光在化肥、瓜棚改造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就接近两万元。 “按往年的价格,佛手瓜一斤七八毛,如果全部卖出去,我家能净赚六七万。”老李摘下一个佛手瓜说,像这样好的瓜,现在一斤收购价只有一毛五,而单单运下山的费用一斤就要花掉4分钱,这还不包括采摘的费用。说完,老李猛抽了几口烟,沉默了好一会。 随后,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最近一段时间,他采摘了近一万斤佛手瓜,送到村里的收购站后,一共卖了1500元,扣去农用车运下山的费用400元后,万斤佛手瓜只卖了一千元。虽然9月份正是佛手瓜的高产期,但由于价格实在低迷,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去瓜园采摘了。 “现在有个别瓜农已经准备拆掉瓜棚,改种其他东西了,”老李看了看自己的瓜园说,他不会拆掉自己精心培育多年的瓜棚,希望明年能卖个好价钱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