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美八百年历史千叟宴 首邀千名阿婆上桌(图)

赏金猎人
2012-10-26 08:59:22

  晚报独家

参加宴席的阿婆都穿着盛装。

  厦门网-厦门晚报讯 炒个面,当佐料的海蛎就用了60斤,厨师一用力,粗大的锅铲木柄竟然生生折断。众人扑哧一声笑了:“今天这长寿面真的有够长的了,要多吃!”

  昨天下午,来自集美后溪镇崎沟、东宅、后垵三个村的1000多名阿婆们聚集在一起,享受一场属于自己的盛宴。这是自1269年王姓搬迁到珩山后,近800年来,妇女们第一次作为主角被邀请参加盛宴。

  而在此前一天,来自后垵、崎沟、东宅三个原属“珩山大队”的行政村1000多名60岁以上的阿公聚集在一起吃饭,8名厨师忙了两天,近百名服务员,做了105桌宴席。场面浩大,其乐融融,让人想起电视剧《康熙王朝》里的那场“千叟宴”。

  □文/记者 陈满意 见习记者 王晨程 图/刘东华

  “来了,来了,奶奶们来了,这是几百年来的第一次啊!”正在帮厨的王谨治一边忙着手中的活,一边向记者介绍。昨天下午1点多,3个村的阿婆们陆陆续续来到举办盛宴的圣果院。所有的人衣着光鲜,像过节一样。崎沟村64岁的杨小琴阿婆入席前和妯娌们先搞了一番传统祭拜仪式,“我刚才‘拜拜’,是祈求日子过得更好。”

  炒面、皇帝鱼、鱿鱼、猪脚煲……一道道菜上来了。76岁的陈银叶非常高兴,边吃边招呼记者“坐下来吃一些”。她说,这几年生活变化太快了,想都不敢想,以前住的房子又低又矮,现在住进永祥新城的高楼大厦里,过上了“城里人”的生活。

  珩山华侨联谊会秘书长王合友说,以前经济条件不允许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吃地瓜叶、高丽菜度日,来了客人也只能煮点菜、汤,过去虽然也曾举行重阳节的敬老活动,但那时要自带盘子、碗、凳子赴宴。

  “这是珩山第一次,是破天荒的第一次。”88岁的王军阵老人说,王氏祖先在1269年搬到这里,但从没有在重阳节请过女性吃饭。根据圣果院内石碑记载,从1549年开始,王氏就有在重阳当天以“全牲祭祀始祖”的风俗,一直延续至今。“近800年来,这是第一次把妇女们当做主角请出来吃饭,真是太好了,这是文明新风”。

  昨天宴会邀请的阿婆中,王谨治算是“年轻人”了,她没和其他阿婆们一起入席,而是去帮厨了。王谨治说,“爷爷们”吃的菜很丰盛,“奶奶们”的菜“更好料”,五星级酒店都比不上我们的农家菜。

  特写

  五个“80后”超过400岁

  椰汁、麦仔茶、红酒,应有尽有,112桌坐得满满当当,场面非常壮观。

  “结婚64年来,这是第一次村里请我们吃饭,高兴,太高兴了”,84岁的林根治阿婆说,“现在不用种地了,日子好过了。我们老人每个月都有480元的保险金,超过80岁的,每个月多加100元补助,一个月领到580元,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。”林根治说,这一桌七个人,与她一起来的其他4位阿婆也都是“80后”:陈银族82岁,张满丽80岁,张妹80岁,许素恋81岁,这5位老人是崎沟村人,是多年来的好邻里。“我们加在一起超过400岁了。”张满丽说,“大家身体都很好,生活好了,没有负担了。”

  昨天,不少婆媳两代人都来到现场,花甲儿媳搀扶着耄耋婆婆,面带笑容与往日的邻里们打招呼。81岁的孙瓠阿婆和60岁的儿媳洪梅镇就是其中一对,白发苍苍的孙阿婆带着笑容,红光满面,媳妇搀扶着她,喜气洋洋,一派和谐孝亲的喜庆场景。

    

登录 评论一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