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毅民:行走在石头边缘的“挑战者”

肖暮影
2012-12-14 11:16:44

行走在石头边缘的“挑战者”

——专访玄采堂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民

img_0495_调整大小(1).jpg

  气势磅礴的《灵山仙境》、古韵悠悠的《古寨晓韵》、妙趣逗乐的《老鼠爱大米》……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的玄采堂内,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寿山石雕张扬着非凡的想象力。在寿山石这一福州的传统名片上,令人眩目的石雕盛宴,书写着寿山石雕新的篇章。

  以石悟道、以石修身、以石养性、以石陶情……2000年至今,玄采堂的总经理张毅民,与寿山石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和传统的寿山石雕刻市场重石质的价值理念不同,张毅民坚持石质不是关键,“人赋予石头的艺术价值,才应该是真正的追求。”他勇于挑战,甘愿冒险,因为他相信,土壤的滋养赋予寿山石绚丽的色彩,而艺术则为寿山石打造出永不枯竭的生命。

  >>一千一百元 不得不说的创业故事

  早期的寿山石雕刻,张毅民选择了传统路线--重石质轻雕刻,这“跟风期”也成了玄采堂的“阵痛期”。

  2000年初,玄采堂完成了300吨的储石阶段。2002年,张毅民开始摸索。“请了四十多个雕刻技师,每个人发了一块好石质的石头,随意发挥,看能雕成什么样子,雕后的工钱自己定。”

  办公室的橱窗里,摆着一个芙蓉石雕成的“早生贵子。”长约二十公分的红色沙发上,散落着红枣、花生,一件衣服挂在一旁。“当时,那个技师说,石头本身只值20元,作品能卖1200元,但他要收取1100元的费用。”张毅民听后愣住了,这块市值2万的芙蓉石,因为作品内涵的残缺,已经被毁。

  他付了技师工钱,并将“早生贵子”改名“一千一百元”,端正地摆在橱窗内。“当做一个纪念,一个成长。”

  这也是寿山石界的基本情况,一个普通技师学技后,成了“工匠”--技术被定格在单一的作品雕刻上,千篇一律的感觉非常重。“好好的东西,怎么能刻成那样 ”

  他希望历经亿万年的石头能遇到懂得珍惜的艺术家,自在随性地释放想象的洪流。旗降石、荔枝石、田黄等却因市场价值过于名贵,限制了创作的空间。“古语说‘一两田黄三两金’,而今更可能是十两、百两……石质越好,越讲究大和重量,创作者也下不了手。”

  而质地一般、相对较易获得的老岭石和芙蓉石,成就了张毅民让艺术飞扬的梦想。这些石头终于让创作者们脱离束缚。玄采堂也因此另辟蹊径,虽不被市场和买家广泛认可,却是创作者的天堂。。

登录 评论一下